好习惯的故事,关于好习惯的小故事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顾是明末清初的爱国思想家、著名学者,自幼勤奋好学。他6岁启蒙,10岁开始读史书和文学名著。11岁时,他的祖父李让他读完《资治通鉴》,并警告说:“现在有些人想省事。
2、只是看了《纲目》之类的书,觉得一切正常。我觉得不值得拿。这些话使顾认识到读书学习是一件诚实的事情,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。顾勤奋学习,
【资料图】
3、他采取了“自我监督阅读”的措施:一是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;其次,他把自己局限在每天看完的书抄一遍。他读完《资治通鉴》后,一本书变成了两本书;再说一遍,
4、每次看书都要求自己做笔记,写下自己的经历。他的一些读书笔记后来被并入名著《日知录》;最后,每年春秋两季,他都会把上半年看的书复习一遍,默读一遍,叫人大声读一遍,发现不同之处,马上检查。
5、他规定每天就这样花200页,不复习完绝不休息。
6、挖墙偷光的故事:汉朝时,匡衡少年时非常好学。由于家里穷,他不得不在白天做很多工作来挣钱。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看书。然而,他买不起蜡烛,所以天黑时他不能看书。匡衡为虚度的时光伤心欲绝。
7、心很痛。他邻居家很有钱。晚上,在几个房间里点燃蜡烛使它们明亮。一天,匡衡鼓起勇气对他的邻居说:“我想在晚上学习,但是我买不起蜡烛。我能借你的房子一寸吗?”邻居们一直看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。
8、他恶毒地讽刺道:“既然你穷得买不起蜡烛,那你还看什么呢?”匡衡听后非常生气,但他决定好好读这本书。当匡衡回家时,他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,邻居的烛光通过这个洞射进来。借着这微弱的光线,
9、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,渐渐地把家里的书都看完了。读完这些书后,匡衡深感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,继续读更多书的愿望更加迫切。附近有一个大家庭,有很多书。有一天,
10、匡衡卷起铺盖,出现在一所大房子前。他对主人说:“请收留我吧,我会在家里为你无偿工作。就让我把你家的书都看完。”主人被他的精神感动了,答应了他借书的请求。匡衡就是这样努力学习的。
11、后来做了汉元帝的宰相,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。
12、悬梁咬人的故事:东汉的孙敬,为了每天晚上学习时不打瞌睡,在头发上绑了一根绳子,另一端绑在横梁上。每当他低下头,绳子就会把他叫醒,然后他继续学习。后来,他成了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。战国时期的苏秦,
13、因为在秦国出不了官,一直被别人看不起。所以他决定争口气。从那以后,他努力学习,废寝忘食。每当深夜,万籁俱寂的时候,苏秦就已经头晕目眩,总想睡觉。他马上用锥子扎大腿,感觉疼的人就醒了。
14、最终成为一代著名的军事家、外交家、战略家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